走進寶坻區方家莊鎮北馬營村綠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溫室大棚,一排排一米多高的西紅柿藤上碩果累累,飽滿圓潤,甚是喜人。“酸甜多汁、起沙,很有小時候的味道。”正在采摘的游客摘下一顆放進嘴里。
“種植新品種,用品質征服市場,目前來看,這條路算是走對了。”提起西紅柿的種植效益,綠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陳立春難掩心中喜悅,“這個棚種植的都是‘京采6號’,是口感番茄的一種,它的特點是皮薄、瓤沙、汁多味甜,凡是吃過它的人都贊不絕口。而且這個品種抗病、產量也高,畝產能達到4000公斤以上,畝純收入達到6萬元。”
西紅柿的清香和著潮濕的泥土氣息,沁人心脾。在一片生機勃勃的秧藤間,種植戶陳立秋正和妻子忙著采摘、裝箱。“我家有4個西紅柿大棚,現在一天能摘400公斤,每公斤市場價格在28元左右,供不應求。”陳立秋喜滋滋地說。
北馬營村種植西紅柿已有近20年歷史,全村種植西紅柿的村民有30多戶,有節能二代溫室大棚120座。近年來,村“兩委”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沙質土壤、充沛的水源,依托傳統種植優勢,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在種植過程中,他們堅持綠色無公害種植模式,產出的西紅柿品質好、口感佳,深受市場歡迎。幾年前,該村成立了綠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專門服務種植戶,與京津冀等地客戶對接,實現訂單銷售。
“我們先后引進了‘京采6號’‘禾福’‘綠寶石’‘紅太陽’等10多個優質西紅柿品種,通過使用科學高效的水肥管理技術、生物防治病蟲害技術,生產出來的西紅柿品質優良,利潤可觀。我們將利用現有產業優勢,打響北馬營西紅柿這個招牌,讓更多村民通過種植優質西紅柿富裕起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瑞峰介紹說。
北馬營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合作社種植的綠野牌西紅柿獲評天津市“津農精品”。去年該村還通過“互聯網+農業”新形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產品暢銷京津冀魯多地。
新品種推廣種植一直是促進產業升級、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來,寶坻區堅持引進推廣、試驗示范“兩手抓”,不斷加大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大力發展了口感番茄、鮮食草莓、麒麟西瓜、羊肚菌、天鷹椒等特色種植,走出特色果蔬發展之路,讓農戶鼓起“錢袋子”。
寶坻區農業部門積極落實各項獎補惠農政策,提供機械化“一攬子”服務,派出農技專家,將新的科技手段與種植理念送到種植戶手中,建立線上銷售平臺,扶持龍頭企業打品牌、闖市場,設施農業實現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