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縣設施蔬菜。
平涼素有“隴東糧倉”之稱。因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又有涇河、汭河、黑河、達溪河自西向東流經全境,使得涵蓋崆峒區、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4縣(區)48個鄉鎮的東部川塬區,成了全市的小麥、玉米、高粱、糜谷和蔬菜瓜果優質產區。據《平涼地區志》記載,百合、山藥、綠頭冬蘿卜、包心白菜、辣椒、蒜、小蔥、大蔥等一度是平涼的傳統名優特產。
時序更替、四季輪回。站在新發展階段的平涼,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大手筆謀劃推動設施蔬菜產業全鏈條發展,以菜生財,以菜富民,以菜謀興,助力平涼經濟高歌猛進、鄉村全面振興。
緊盯產業基礎 全面推進設施種植
春光正好,建設正酣。一座座蔬菜大棚、日光溫室拔地而起、孕育生機,一株株蔬菜種苗牢牢扎根、拔節生長,一棚棚設施蔬菜訂單生產、直供直銷。放眼望去,在平涼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處處升騰著綠色的希望。
2021年,平涼市第五次黨代會把設施蔬菜確定為全市九大重點產業鏈之一。提出到2026年,全市設施蔬菜要實現種植面積5萬畝以上、產量90萬噸、全產業鏈產值35億元的發展目標,大大提振了平涼市廣大菜農、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涉農企業的信心和決心。與此同時,由于嚴格控制“非糧化”,這組數據也意味著設施蔬菜產業鏈建設面臨著更嚴要求、更高標準。
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已無太大空間,要實現產值翻番,必須在提高單位產量和產值上下功夫。經過前期大量走訪調研和對比論證,平涼市很快找到了破題的關鍵:大力發展設施種植。
“同樣是一畝地,露地蔬菜年收益約0.2萬元,大棚約1萬元,溫室約2.5萬元。要想實現產值翻番,擴大設施蔬菜種植面積是基礎。”平涼市設施蔬菜產業鏈鏈長辦公室副主任李鑫說。
悠悠涇河穿城而過,滋潤著萬物,也為崆峒區蔬菜產業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早在20世紀80年代,得益于技術支撐,崆峒區大棚和溫室蔬菜就得到迅速發展。截至2021年,累計發展設施蔬菜1.2萬畝。
2021年以來,崆峒區按照“一區兩帶”發展布局,以設施蔬菜基地建設和提升改造為核心,大力推進省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涇河川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建設等重點項目,今年計劃種植蔬菜9萬畝,產量達到22萬噸,實現產值5億元。
因汭河、黑河流經全域,崇信縣也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產業鏈發展的基礎工程,全力加快汭河川區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區和黑河川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步伐,積極構建訂單農業、集約化育苗、標準化生產、貯藏保鮮、分揀包裝、物流配送于一體的產業鏈條??梢灶A見得是,在現有利益聯接機制下,當地群眾發展蔬菜產業的前景會越來越好。
目前,平涼市各縣(市、區)正在集中連片打造設施蔬菜基地、產業園區。今年已啟動創建省級蔬菜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計劃建設設施蔬菜示范園10個,新增設施蔬菜0.5萬畝。
聚焦項目建設 招商選資更加精準
這段時間,在莊浪縣南湖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設施蔬菜基地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這項投資上億元的重大項目,已完成了項目初設、土地流轉、通水通電和部分大棚主體修建等工作,預計6月底可建成投用。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推動設施蔬菜產業鏈發展中,平涼市堅持把項目帶動作為延鏈、補鏈、強鏈的重要抓手,以招商引資為引擎,助推項目建設,不斷培育扶持壯大鏈主企業,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保證產業的高效益和項目的成功率。
政府負責土地流轉和服務保障,引進山東壽光坤園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管理運營和產品銷售,吸納當地群眾入園務工。莊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薛拴成表示,南湖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設施蔬菜基地項目建成后,蔬菜年產量將超過1700噸,實現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純利潤超過200萬元,對做大做強莊浪縣蔬菜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企業化經營不是小打小鬧,只有做成‘大蛋糕’才夠大家分。”前不久召開的全市設施蔬菜產業鏈工作推進會議為蔬菜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要求各縣(市、區)精準策劃項目,建立設施蔬菜產業鏈動態項目庫,把土地、生產、市場等要素有效結合起來,打造一批鍛長板、補短板的全鏈條發展項目。通過靶向鏈式招商,讓投資者看到優勢、看到前景、看到效益。
春日的達溪河,桃紅柳綠,美不勝收。再過幾個月,沿河栽植的5000畝朝天椒將在增添美景的同時,鼓起群眾的“錢袋子”。
朝天椒綠色栽培技術推廣項目是靈臺縣在2021年成功試種1000畝新品種珠子椒和朝天椒的經驗基礎上,進行擴容提質增效的蔬菜產業鏈訂單項目。項目計劃投資260萬元引進山西紅之源、山東眾農兩家龍頭企業作為朝天椒產品回收和銷售主體,在全縣12個鄉鎮適宜區集中連片種植5000畝朝天椒,預計年產值將達2000萬元左右。
項目興、產業興。今年,平涼市共確定實施39個設施蔬菜產業鏈項目,總投資19.86億元,當年投資6.77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項目31個,完成投資1.16億元。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來看,各縣(市、區)在招商選資方面作了一定努力,過億元的設施蔬菜產業鏈項目崆峒區有2個,莊浪縣有1個。靜寧縣開工建設項目10個,占全市總項目數的25.6%。涇川縣與平涼金潤集團簽訂招商引資框架協議,簽約資金6000萬元,已經動工實施。”平涼市設施蔬菜產業鏈鏈長辦公室工作人員王喜善說。
涇川縣涇河川區綠色蔬菜生產基地。
完善責任體系 工作推動更加高效
常年圍著大棚轉,崆峒區安國鎮土橋村菜農賈潤蓮雖苦猶樂。這段時間菠菜上市了,他只需要進行簡單分揀打捆,即可將菠菜送往城東的新陽光批發市場銷售。
“一年下來能掙八九萬元。”說起收成,這個土里刨食半輩子的菜農,露出了笑容。
子承父業,畢業后返鄉跟隨父親種菜的唐文波,又趕上了好時機。今年,華亭市優化種植結構,在東華鎮黎明村和上關鎮半川村打造食用菌產業種植示范帶。作為黎明川文波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產業前景愈發光明,讓他的干勁更足了。
讓產業鏈上的每個人都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是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所系。
據了解,設施蔬菜產業鏈鏈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平涼各縣(市、區)、各有關單位嚴格按照《平涼市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和《平涼市設施蔬菜產業鏈實施方案》要求,成立了設施蔬菜產業鏈鏈長制工作專班,制訂了《工作方案》和發展圖譜,確定了鏈主企業,出臺了差異化扶持政策,建立了設施蔬菜產業鏈“六個一”工作推進機制,為有力有效推動設施蔬菜產業鏈工作完善了責任體系,夯實了保障機制。
平涼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市設施蔬菜產業鏈鏈長王之臣先后深入7個縣(市、區)調研,對各縣(市、區)設施蔬菜產業鏈發展定位、項目謀劃、延鏈補鏈等重點工作給予指導,并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分析形勢,協調解決問題,安排部署任務,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通過壓實鏈長制責任,各縣(市、區)均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推動蔬菜產業轉型發展。蔬菜品種抓住了新優特缺,育苗由農戶自主育苗向專業育苗轉變,設施由大棚向溫室邁進,規模由散戶向基地、園區集中,為提高產量產值奠定了基礎。”平涼市設施蔬菜產業鏈鏈長辦公室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路韜說。
截至目前,平涼市已建成集約化育苗基地24處,育苗5211萬株,集約育苗能力達到6960多萬株;在蔬菜園區建設、精深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加強招商引資,建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庫,促進產業鏈精準培育,已落地設施蔬菜產業鏈項目3個;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示范推廣新技術,栽培技術不斷創新;不斷健全完善農超對接、訂單生產、電子商務等銷售體系,銷售渠道不斷拓展,全市設施蔬菜產業鏈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據了解,為了更好推動工作,平涼市還探索組建產業聯盟或產業聯合體,全力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上下游中小企業為配套、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紐帶、廣大菜農參與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啟動實施“一產業領域一人才工程”,在設施蔬菜產業鏈落實人才配置計劃。
伴著和煦的春風,依水布局的涇河、汭河流域兩大蔬菜產業帶和紅河、黑河、達溪河、神峪河、水洛河、莊浪河、葫蘆河流域七個蔬菜產業片區正在加緊建設。
迎著奮進的號角,集基地建設、集約育苗、貯藏保鮮、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科技支撐、質量安全等為一體的全鏈條蔬菜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
設施蔬菜這篇綠色文章,未來可期。
(本文圖片由平涼市委宣傳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