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第一食品網! 登錄 免費注冊
第一食品網手機站
秸稈飼料化之路有多遠
2022/4/28 17:56:00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劉曉波
編輯:林西

你知道嗎,普通的花生秧,也就是花生秸稈,其營養價值接近專業牧草紫花苜蓿。正陽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加工車間里,經過多個工序,花生秧變成了多種飼料產品,源源不斷地被運送到養殖場。

花生秧變飼料兩頭受益。“正常情況下,一畝花生可產生300公斤左右的花生秧,每噸花生秧地頭收購價400—500元,每畝可增加收益150—200元。”正陽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蔣金鋒坦言,紫花苜蓿每噸2800元左右,花生秧加工后的飼料每噸1200元左右,營養價值相差不大,但成本下降了一半多,對養殖場來說更劃算。

在正陽,花生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80萬畝左右,每年可產生花生秸稈50多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90%。但縱觀全省,秸稈飼料化利用率不算高。

以2021年為例,河南省糧食總產量6544.2萬噸、油料670萬噸,產生可飼用秸稈約6550萬噸,占全國可飼用秸稈總量的1/10。2021年,全省牛飼養量約600萬頭、牛羊肉產量64.4萬噸、牛奶產量212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約1500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率為23%。

如果秸稈飼料化利用率能翻一番,即年利用量達到3000萬噸,牛羊肉和生鮮乳年產量也將實現翻番,并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一方面是養殖企業飼料需求旺盛,一方面是秸稈量足卻收不上來,問題究竟出在哪?“秸稈收儲體系不健全是一個重要原因。”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黃牛繁殖技術崗位科學家、河南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二耀說。

河南省秸稈主要包括小麥秸稈、玉米秸稈和花生秸稈。小麥秸稈是河南省第一大秸稈來源,但長期以來回收飼用的效果并不太好,原因在于小麥機械化收割率高,大部分小麥秸稈粉碎還田了,而且小麥秸稈表面有一層蠟質,直接飼用不利于牛的消化。

秸稈飼料化利用對秸稈質量和收貯設備提出了較高要求,一般的收儲企業很難滿足,泌陽縣恒興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呂孝偉對此感觸頗深。“合作社在泌陽縣周邊托管了2萬多畝地種植全株青貯玉米,采用訂單農業的方式從源頭監管。”呂孝偉介紹,合作社為農戶統一提供種子,統一測土配方施肥、藥物除病除害,確定收割時機和青貯方法,保證全株玉米的質量;在統一加工環節,可以保證在密閉無氧的條件下將全株玉米制成適口性好和消化率高的青貯飼料。

如何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率?王二耀建議大力發展秸稈回收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時不等人,要提高秸稈的回收效率,單靠一家一戶收儲不行,一是規模上不去,二是收獲季容易碰上陰雨天,秸稈一旦發霉,就失去了利用價值。

此外,王二耀建議,各地應出臺補貼措施,鼓勵發展種養結合,加強“秸稈變肉換奶”示范縣試點建設,探索“秸稈換肉換奶”技術模式,形成可推廣、可借鑒的發展模式。

免責聲明
第一食品網 遼ICP備2021005939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遼B2-20210315 遼公網安備 21020402000193
Copyright @ 2003 - 2022 foods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master@foods1.com 熱線電話: 0411-84542000(12線中繼)
人c交zoozoo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