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采茶時。在重慶市開州區大進鎮紅旗村茶園基地,上萬畝茶山綠意盎然,嫩芽傲立枝頭。數百名茶農忙碌茶樹間,歡聲笑語回蕩山谷。
一季度,開州區2萬畝茶葉產量近500噸,價格好于去年,產銷形勢較好,茶產業迎來了“開門紅”。
茶樹長成搖錢樹
“這一棵棵茶樹,是我們的‘搖錢樹’。”紅旗村茶農蔣茂寬是專業種茶戶,全家種植近6畝茶樹,今年迎來豐產,收入有望達到3萬元。
茶產業的穩健發展,推動地方經濟步入快車道。在大進鎮,像蔣茂寬這樣的種植大戶還有很多,帶動了當地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務工掙錢。
“茶產業上了規模,一個村就有上百人當上采茶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區農業農村委茶產業發展指導員姚朝富對茶產業的前景看好。
如今,開州區共有23個鄉鎮發展茶產業,豐產茶園已達2萬畝。今年一季度,全區茶葉產量近500噸,同比增長20%,產值近3500萬元,茶葉優質率超95%。
目前,開州區茶產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區,以大進鎮為中心,相鄰的和謙、譚家、滿月、雪寶山等鄉鎮都有布局。同時,敦好鎮是傳統名茶主產區,江里片區茶產業發展勢頭迅猛。
茶產業盤大盤強
開州區自古以來就是產茶的好地方,種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厚重。目前,全區茶業品種豐富、質量上乘,特別是林下茶中小葉群體,適合制作高香型綠茶、紅茶。
近幾年,各鄉鎮街道堅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引進業主發展新茶園,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福選9號等優良品種相繼落地生根,豐富了開州區茶產業品種資源,優化了產業結構。
今年一季度,全區茶產業發展實現“開門紅”,種植技術、制茶技術更加成熟先進。
開春以來,區農業農村委組織農技人員開展凍害防治等技術服務200余人次,開展春茶采摘培訓等500余人次,引進國內知名茶葉企業來開投資興業,初步形成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鏈條式發展格局。
目前,區農業農村委正謀劃“秦巴一流”產茶大區建設,打造龍珠茶、爭鳴茶、巴渠茶等系列綠茶、紅茶品牌。
茶旅融合見成效
“訂餐訂房,每到周末人更多。”譚孝模經營的農家樂,坐落在群山環抱的大進鎮紅旗村,周圍是云遮霧繞、翠綠如毯的萬畝茶園。
譚孝模在這里開辦農家樂已有兩年多,每到春季采茶時節,生意格外紅火。“周末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了10多桌客人,收入3000元左右。”譚孝模說,這里氣候好、風景美,很多客人還要在民宿住一晚才走。
發展茶產業,吃上旅游飯。如今在開州區,茶產業與旅游產業逐漸融合,延伸了產業鏈,帶動了茶園周邊村民從事餐飲、民宿、土特產售賣等行業,實現增收致富。
今年一季度,全區以生態茶園為主體的鄉村旅游接待游客5.6萬人次,經營收入近600萬元。
未來,開州區將依托全市最大單體山地生態有機茶園優勢,打造以茶葉生產制作、休閑體驗采摘、民宿旅游體驗等多種項目融合的綜合旅游模式,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