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外多家食品飲料公司先后宣布漲價。4月1日,行業巨頭百事可樂發函宣布調整多款飲料產品價格。百事可樂、美年達、佳得樂等多種產品價格都將有所調漲。
其中,百事可樂、美年達、七喜等產品均調整至3.5元/瓶、600ml佳得樂調整至6元/瓶、330ml果繽紛、300ml純水樂氣泡水均調整至2.5元/瓶。
事實上,百事可樂并非漲價的“排頭兵”,另一巨頭可口可樂早在去年11月就已率先提價至3.5元/瓶。除可樂外,受原材料和物流成本影響,農夫山泉、元氣森林等國產飲料,樂事薯片、衛龍辣條等休閑零食無一不在上調價格,行業掀起一輪新的“漲價潮”。
巨頭紛紛提價,行業或迎新一輪“漲價潮”
據中糧可口可樂內部會議的相關信息顯示,自去年11月1日起,可口可樂產品零售價進行上調,最為大眾熟悉的500ML可樂零售價上漲0.5元至3.5元/瓶。
此次百事可樂價格同步調整后,可樂將正式告別“3元時代”。
除“兩樂”外,今年3月底,國產水飲巨頭農夫山泉也在其分析師業績會上坦言,品牌正面臨原料價格飆升的問題,目前已在上海地區針對19升大包裝水品種有小規模、小幅度的提價動作。
此外,有市場消息稱,娃哈哈AD鈣奶自今年1月1日起也開始正式漲價,平均漲幅為每箱6元。娃哈哈對此回應稱,此類調整是常規的渠道運營行為。
據媒體報道,知名健康飲料品牌元氣森林的王牌氣泡水產品自今年4月1日起亦有漲價,多地經銷商均已證實。據了解,元氣森林在渠道上每箱氣泡水的出廠價格略有上漲,但零售價格并未上漲,不同渠道價格仍在5-6元左右。
除飲料外,休閑零食行業也于近兩年進行大面積調價。繼洽洽瓜子、絕味食品漲價后,百事食品于近日宣布自2022年4月15日起,對直供渠道銷售的部分樂事袋裝薯片和樂事大波浪薯片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優化。
4月6日,一份關于衛龍食品的調價通知在網上流傳,衛龍也將于4月18日起對部分產品的出廠價和零售價進行調價。
可以看到,目前食品飲料行業正掀起新一輪“漲價潮”,消費者很有可能會發現貨架上的飲料產品已經攜手提升了零售價格。而究其原因是原料、運輸、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產品優化升級也帶來成本的上升,倒逼企業做出漲價選擇。
提價背后:原材料、物流成本大幅上漲
食品飲料的價格與其背后的供應鏈體系息息相關。實際上,追溯到食品飲料行業發展的“上游”產業,就會發現此輪漲價早有預警。
對于許多無糖飲料來說,赤蘚糖醇是重要的代糖原料之一。中科院《2021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顯示,赤蘚糖醇具有高熱穩定性、甜味協調、零熱值、無致齲齒性等良好的功能特性,因此也是品牌首選的優質代糖。
受供應緊缺支撐,2021年開始赤蘚糖醇價格持續上漲。截至去年4月,個別主要廠家報價已高達36000元/噸,價格實現2個月漲幅80%。為了保證產品供應的質量,提升價格是企業的必然之舉。
此外, 東莞證券研報顯示,去年10月金禾實業三氯蔗糖產品報價45.2萬元/噸,月同比上漲41.25%,年同比上漲115.24%,成本壓力向市場終端傳導,產品漲價是大勢所趨。
加之全世界范圍內的新冠疫情持續影響,供應鏈方面諸多問題懸而未決,進而整個原材料市場大幅度漲價,而其他因素也像“蝴蝶的翅膀”,共同作用于食品飲料行業此次“漲價潮”。
全球范圍內的天氣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和勞動力短缺還導致塑料包裝成本上升。2021年,包括PET在內的主要包裝價格漲幅達49%。而今年頭兩個月,俄烏戰爭則繼續給PET價格帶來壓力,促使其不斷上漲。飲料價格成為時代的“另類縮影”。
同時,行業供應鏈還面臨著物流難題,全國多點爆發的疫情對物流運輸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行業內戲傳“出貨地解封收貨地封,收貨地封完出貨地封”,復雜、多變的疫情形勢給行業帶來很大挑戰。 由此,不少廠家反映物流不暢,出貨難,原料供應不足,幾近于停產狀態。
一瓶飲料的價格標簽變動,背后折射的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原料、運輸與能源成本現況,保質必然導向提價,這也實是無奈之舉。不過,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了對飲料漲價的體諒,有消費者稱,漲價并不會影響自己的日常消費,對飲料品牌的信任不會發生變化。“只要品質有保障,適當調價完全可以接受。”有消費者稱,自己對食品飲料行業的期待仍然是“更健康”而非“更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