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中原沃野滿眼翠綠,8500多萬畝小麥進入拔節期,生機盎然。
近年來,河南省堅持把扛穩抓牢糧食安全重任擺在重要位置,實施農民種糧補貼、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最低收購價等利好政策,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獲得真金白銀回報,確保把“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種糧補貼穩定發展糧食生產
糧食安全的底氣在哪里?在廣闊的田野里。
“種得越多補貼就越多,更有積極性了。”2月27日,正陽縣蘭青鄉吳莊村村民劉月學樂呵呵地說,自己種地還有補貼,每畝補貼近百塊,今年種了20畝,種地更有勁兒了。
據了解,為構建多層次、長期穩定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用足用好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河南省統籌整合資金40.1億元,鼓勵地方重農抓糧,扶持油料生產和產業發展,支持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有效保障糧食主產區綜合生產能力,全力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
據河南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河南省下達重要物資儲備貼息(春耕肥)資金0.2億元,支持10家承儲企業化肥儲備,保障春耕期間化肥供應與價格基本穩定,做到調劑余缺,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
保險兜底 心里有底
這個春天,長葛市民輝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培峰忙得不亦樂乎。
“種植保險太好了,有保險兜底,可以解決我們的后顧之憂,政府還給買單。之前種地會有擔心,現在遇到自然災害也賠不了。”2月25日,張培峰難掩喜悅之情,“今年種了2000多畝小麥,全部投保了小麥種植保險,可以甩開膀子干了!”
對農民來說,種糧“靠天吃飯”具有一定風險性。實行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農民在種植過程中遭遇自然災害、重大病蟲害及其他意外事故時,就能以完全成本的方式來彌補種植損失。
今年,河南省全力推進完全成本保險,在全省縣域內全面推開三大糧食作物(稻谷、小麥和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其中將小麥保險的保障水平由447元/畝提高到1000元/畝。
數據顯示,截至2月22日,全省已承保小麥完全成本保險4312.4萬畝、保費規模16.5億元,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431億元。
最低收購價 吃下“定心丸”
農民種糧收入如何,有賺頭嗎?
3月3日一大早,滎陽市高村鄉種糧大戶司文江來到田間查看小麥墑情、有無病蟲害。他去年種了近600畝小麥,今年擴大至1000畝。
擴種后,會不會擔心糧食收購價過低而賠本?“這個肯定不會!”司文江說,“糧食保護價一直很穩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對稻谷、小麥的最低收購價適當提高,收入有托底!”
司文江算了一筆賬:這兩年每畝地產1100斤左右小麥,擴種400畝,按照往年的行情,今年預計可增收20萬元。“這就是最大的底氣!”
“不離土不離鄉,在家種地奔小康。”司文江深有感慨,如今在家種地不比外面打工掙得少,去年一年凈賺18萬元。
跟過往每個春天一樣,司文江依然對豐收充滿期待,且底氣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