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要抓好夏糧,也要抓好全年糧食生產。”在3月5日舉行的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上,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如是說。
民以食為天,糧食生產是人民幸福的基本保障,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幾年聚焦“三農”,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并對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新冠病毒蔓延、氣候災害頻發、全球糧食短缺的背景下,糧食生產穩定經濟社會“壓艙石”的作用更加突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穩定糧食生產是飯碗越端越穩、越吃越好的堅強保障,也是河南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的糧食播種面積全國第二、小麥播種面積全國第一,已連續5年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300億斤以上,占全國糧食總產量1/10。糧食生產既是河南的優勢和“王牌”,也是河南的一項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河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定不移扛穩糧食安全重任。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河南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確保全省糧食產量繼續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不僅需要保護耕地保住存量,而且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提高增量。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種業要創新,河南在行動。“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頻頻出現在河南省相關重點部署中。神農種業實驗室主任、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表示,作為河南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重大戰略舉措,神農種業實驗室要從基礎理論研究到重大技術攻關再到重大品種培育,實現全產業鏈條創新。
毫不松懈抓好糧食生產,適度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管制耕地用途,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創新種業發展,這是確保全省糧食產量繼續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的信心和底氣所在。從長遠來看,這也是河南向更高水平保障“中國糧”的基礎所在。
不久前,《河南省“十四五”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正式發布,其中明確提出,高水平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小麥工程國家實驗室、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等一批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重大平臺,成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高地,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7%。
家里有糧,心里不慌。端穩飯碗,國富民強。趁著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的春風,打好糧食生產這張“王牌”,廣闊的中原農村天地,都是孕育希望與未來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