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第一食品網! 登錄 免費注冊
第一食品網手機站
糧食生產“三個增長”是如何實現的
2022/2/11 9:23:00
來源:河北日報
作者: -
編輯:福安

2021年唐山市糧食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個增長”,分別達到了734.34萬畝、400.1公斤和58.76億斤,超額完成省達目標任務。今年,唐山市將繼續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持續打造強筋春小麥、鮮食玉米基地、優質水稻、節水型特色雜糧雜豆等四大特色糧食產業基地

又是一個豐收年。2021年唐山的糧食生產數據令人振奮:全市糧食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個增長”,分別達到了734.34萬畝、400.1公斤和58.76億斤,超額完成省達目標任務。此外,還克服不利天氣影響,在全省率先完成冬小麥播種任務,為今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

穰穰滿家,得之不易。近年來,唐山市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抓好良種繁育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科技創新等關鍵環節為重點,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走出了一條唐山特色的高質量糧食生產之路。2021年,該市農業農村局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

保護耕地,筑牢糧食生產根基

“從前,我們這里地勢低洼,雨季就怕內澇。自從2019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以來,溝渠里污泥少了,涵洞和低壓線翻新了,排水泵點也更多了,不僅實現了旱澇保收,還為我們種糧戶發展規模種植吃下了‘定心丸’!”談起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變化,玉田縣石臼窩鎮海昆家庭農場負責人高學良揚起了笑臉。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必須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唐山市農業農村局農田處處長孟慶營介紹說,評估數據顯示,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耕地質量提升1到2個等級,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實現“一季千斤,兩季噸糧”。在嚴重氣象災害年份,糧食產能穩定性明顯高于非項目區。

為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唐山市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在堅持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設計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實行田、土、水、路、林、電、管綜合配套,大力實施秸稈還田、深松深耕、增施有機肥、保護性耕作,推動工程措施、生態措施、農藝措施有機融合。以劃定入庫的糧食生產功能區為重點,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加強農田基礎設施、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等工程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使之成為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糧食生產集聚區,提升綜合生產能力。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入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非農建設不得隨意占用。2021年全市建設高標準農田35萬畝,讓更多“望天田”變成“噸糧田”,更好鞏固和提升了糧食生產能力。

守住耕地數量,也要守住耕地質量。耕地質量一旦下降,必然會影響糧食安全。為此,唐山持續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著力發揮84個國家、省級監測點和38個市級耕地質量監測點作用,開展耕地質量監測,根據監測情況開展針對性的耕地質量提升行動。著力推進遵化、灤南、遷安等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項目,實施秸稈粉碎還田、增施有機肥、土壤調理劑等“沃土”措施,全市主要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2%,耕地地力和糧食產出能力顯著提升。

發展種業,嚴把產業生命源

春節過后,去年通過省農業農村廳審定的8個春小麥新品種將在唐山市推廣播種,這成了該市農作物種子站全體干部職工最期待的事情。

“良種是增產的關鍵。”唐山市農作物種子站相關負責人解釋說,唐山地區冬小麥種植區處于河北省北部邊緣地帶,因不同年份遇雨夏玉米播種推遲,或玉米收獲期降雨過多等問題,導致秋季冬小麥無法播種,來年春天播種春小麥則巧妙解決了夏玉米與冬小麥爭時的問題,此次推廣的8個春小麥新品種將對平衡糧食季節產量,提升種植效益意義重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必須打好種業翻身仗。近年來,唐山市積極引進推廣適合本市的優良品種,持續優化糧食作物品種結構,加大糧食作物引、育、繁、推力度,以小麥、玉米和水稻等為重點,加快引進推廣強筋春小麥、鮮食玉米、優質耐鹽堿水稻等一批突破性新品種。2021年,全市引進200余個優新品種,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

種子引育繁推力度更強。依托該市冀東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綜合試驗站,加快糧食作物優良品種引育繁推力度,以小麥、玉米、水稻主糧作物為主,通過省級以上審定新品種14個,依托種業創新聯盟,以強筋春小麥、鮮食玉米等為重點,引進、示范一批適應機械化生產、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突破性新品種。

良種繁育試驗基地更大。在良種繁育重點縣區著重建設小麥、水稻繁育基地 1.6萬畝,建成標準化、規?;?、集約化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構建物聯網國家級、省級試驗基地和市縣級試驗基地 0.2萬畝。

種質資源活力更強。建設50畝種質資源提純復壯原種田,恢復原有品種的優良種性和種子活力;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種子骨干企業作用,對優勢種質資源進行利用開發,重點培育出3個種業骨干企業。

“同時我們也看到,在一些品種、環節和領域的短板和弱項。”唐山市農作物種子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當前,我國種業已進入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發展新階段。唐山市將保持水稻、小麥等優勢品種競爭力,縮小玉米、大豆等品種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加快少數依賴型品種選育。下一步,該市計劃在海南省建立良種繁育試驗基地,繼續打通生產、加工、銷售、技術服務環節,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完善種業產業鏈。

轉換動能,推進農業現代化

日前,祖孫三代都在豐潤區泉河頭鎮種糧的農戶吳志國正在為春播準備農機。“到我這一代更先進,操作農機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

吳志國家從爺爺那輩起就在泉河頭鎮種糧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播種用的還是牽引式播種機,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拉著走,很費勁。到吳志國的父親那一輩時,農機已經普及,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他說這些年農機技術迭代進步快。“比如打驅蟲藥,爺爺一天打10畝地,父親一天打200畝地,我操作無人機,不用出門,一天能打1500畝地。”吳志國說。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一方面,唐山市嚴守住耕地紅線,把農業機械等技術裝備水平提上來,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規劃好建設好,真正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到實處。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唐山市農業農村局農機處處長張學芹介紹說,近年來,該市糧食主產區重點圍繞綠色、節水、高效、高質機械化生產,加強關鍵技術的試驗示范。打造農機裝備高端、技術路線優化、作業模式完備、農機農藝充分融合的樣板,在工藝流程、技術要點、作業規范等方面進行提煉完善,形成各產業全程機械化解決的唐山方案。目前,全市已創建4個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另一方面,該市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為此,唐山加大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引導支持力度,重點發展小麥、玉米、水稻等谷物類大田作物托管服務組織,積極發展豆類和薯類托管服務組織。采取全產業鏈托管服務、菜單式多環節托管服務、土地股份合作分工托管服務、股份托管并行托管服務、專業化托管服務、供銷社“為民服務中心”六種主要托管服務模式,服務環節由產中向全產業鏈拓展。2021年,全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組織發展到4500家以上,服務面積達到1100萬畝次以上,為保障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寒冬已盡,春播有期。今年,唐山市將繼續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持續打造強筋春小麥、鮮食玉米基地、優質水稻、節水型特色雜糧雜豆等四大特色糧食產業基地,期待今年糧食生產再獲大豐收。

免責聲明
第一食品網 遼ICP備2021005939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遼B2-20210315 遼公網安備 21020402000193
Copyright @ 2003 - 2022 foods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master@foods1.com 熱線電話: 0411-84542000(12線中繼)
人c交zoozoo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