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寒冬時節,萬木蕭條,冷風刺骨??粗笈锢锏呢S收景象,前來務工的村民張自春高興得合不攏嘴。在園區,張自春的一份土地實現三份收益,但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學到了種植大棚蔬菜的技術。黃龍縣泄湖村早晚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光照強度好,適宜蔬菜生長,但低溫凍害一直是困擾當地蔬菜發展的瓶頸。
寒冬時節,萬木蕭條,冷風刺骨。但記者踏進黃龍縣石堡鎮泄湖村吉家灣的溫室大棚里,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綠意盎然,陣陣泥土芬芳和果蔬清香撲面而來。
“摘的時候小心別把辣子捏爛,后面的這個把子一定要帶上,這樣才能保存時間久一點,到時候也好運輸……”12月9日一大早,吉家灣產業園區技術員王長來就忙著和村民一起采摘剛剛成熟的辣椒,大棚外寒風凜冽,棚內卻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王長來告訴記者:“這一批是今年的第三茬蔬菜,包括西紅柿、辣子、黃瓜,預計產量在2萬公斤左右,按現在的市場行情來看,一個大棚在前兩茬蔬菜收入4萬元的基礎上,還能增值2萬元。”
據了解,石堡鎮泄湖村是黃龍縣典型的城郊村,2020年該村被列為全省第一批村莊實用性規劃編制試點村,通過流轉村民13畝土地打造吉家灣產業園區,高標準建成新型日光溫室大棚11座,實現大棚四季有菜,村民一年有收入。
看著大棚里的豐收景象,前來務工的村民張自春高興得合不攏嘴。她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筆賬:“去年我家流轉了6畝土地,一年下來拿到了6000元的土地流轉費,我在這務工一個月還能拿到3600元的務工費,年終還能再分紅,一年的收益相當可觀。”
在園區,張自春的一份土地實現三份收益,但對她來說最重要的是學到了種植大棚蔬菜的技術。張自春說,大棚建起來后她就到這里學起了技術,一年下來,效益相當好,謀劃著來年發展兩個大棚種蔬菜。
黃龍縣泄湖村早晚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光照強度好,適宜蔬菜生長,但低溫凍害一直是困擾當地蔬菜發展的瓶頸。2020年建棚伊始,石堡鎮就通過多方聯系,從楊凌聘請了有20多年蔬菜種植管理經驗的王長來擔任園區的技術員,負責園區大棚一年四季蔬菜瓜果種植和日常管理。
“在去年零下24攝氏度的時候,所有蔬菜都安全越冬了,如果遇到溫度低于零下30攝氏度的情況,我們會通過放煙劑、噴灑防凍劑等措施,讓所有果蔬安全越冬生長。”王長來告訴記者。
據了解,吉家灣產業園區采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在村黨支部的示范引領下,村辦公司和當地群眾按照6:4的比例進行年底分紅。預計今年園區的純收入達到9萬元,村辦公司分紅5.4萬元,村民分紅3.6萬元,平均戶均增收151.9元。同時,園區為當地群眾提供固定就業崗位7個,季節性用工138人次,拉動務工群眾人均增收3500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