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第一食品網! 登錄 免費注冊
第一食品網手機站
臨安區秋收冬種完美收官糧食面積產量雙提高
2021/12/10 9:20:00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作者: -
編輯:文衛

【概要】一、全面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和基本農田“非農化”整治工作。二、整合資金,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三、加大宣傳培訓,營造氛圍,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穩步推進。成立宣傳指導小組,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宣傳指導工作。四、加大培訓指導,提高糧農種植管理水平與應對能力。五、加大技術推廣,開展高產關鍵,促進優質高產。

秋收冬種是一年里農業生產最重要的時節,秋收冬種工作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臨安區今年糧食生產考核目標完成情況以及來年生產布局,更關乎農民增產增收。

目前為止,臨安區水稻收獲工作全面結束,初步統計全區共收獲水稻面積5.1萬余畝,大戶平均產量達到594公斤/畝(含新改田),比上年畝增產20公斤左右,全區水稻面積與產量也略有提高,預計將超額完成糧食生產目標任務。與此同時,臨安區冬種工作有序開展,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大戶小麥種植面積增加一倍以上,達到一萬多畝,全區完成小麥種植面積約1.8萬畝,油菜2.3萬多畝,實現雙超目標(超上年及上級任務數)。

穩糧增效是臨安區三農工作的首要目標,年初以來臨安區積極部署、多措并舉,制定扶糧惠農政策,充分挖掘糧食產能空間,落實各項增產增效舉措,促進糧食生產持續穩步發展,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生產與有效供給。

一、全面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非糧化”和基本農田“非農化”整治工作。

臨安區政府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的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領導小組,并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各鎮街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出臺考核機制,整治工作列入政府中心工作考核內容,實行月度通報評比制度。

二、整合資金,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由財政牽頭每年整合省市區各級的農業、水利、國土等相關涉農資金近3000余萬元用于農田基礎建設,委托第三方進行科學設計,組織專家開展分析論證,根據項目建設需要分年度對農田基礎設施進行修復、改造、提升。爭取用兩年時間建成糧食生產功能區8萬畝,實現“田成方、路相連、渠相通”,為臨安區糧食規?;?、機械化、產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三、加大宣傳培訓,營造氛圍,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穩步推進。

成立宣傳指導小組,開展為期兩個月的宣傳指導工作。印發《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工作資料匯編》及相關技術資料5000余份,充分利用電臺、信息網、宣傳欄及標語,廣泛宣傳耕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營造上下聯動、基層支持、社會監督的工作氛圍。

四、加大培訓指導,提高糧農種植管理水平與應對能力。

新改田帶來了很多新大戶與新問題,目前為止已經開展糧食技術培訓20余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5000余份,糧油、植保、農機等技術團隊實地技術指導250余次。幫助解決新改田保水能力較差、漏水嚴重,稻苗發僵,品種布局,茬口安排,災害性氣候應對措施等技術難題,提高新改田糧食面積復種率和產量。

五、加大技術推廣,開展高產關鍵,促進優質高產。

積極推廣高產優質糧食作物新品種、綠色高質高效新技術和省工節本高效新農機,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積極開展高產示范創建工作,持續開展高產攻關。據現場測產於潛農場百畝高產示范方平均為畝產量達到939.35公斤/畝,最高單塊田產量為968.76公斤/畝,創臨安區百畝示范方歷史新紀錄。對石、九里、楓樹嶺等百畝示范方畝產均達到800公斤左右。

免責聲明
第一食品網 遼ICP備2021005939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遼B2-20210315 遼公網安備 21020402000193
Copyright @ 2003 - 2022 foods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master@foods1.com 熱線電話: 0411-84542000(12線中繼)
人c交zoozoo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