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過早飯,江蘇東??h黃川鎮臨洪村黨總支書記王強都要騎著電瓶車,圍著村頭的田地轉上一圈。王強是東??h的一名村級田長,到田間地頭巡查,是他的工作日常。
東??h耕地面積185萬畝,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h委副書記、縣長張其兵說,糧食安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而耕地是糧食安全的根基,必須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
如何讓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落到實處,怎樣防止“非農化、非糧化”現象?平明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所長孫硯坦言,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轄區面積150平方公里,所里共5個人,全部巡查一遍,需要1至2周時間。
今年8月,東??h推出自然資源網格化管理田長制,在全縣346個行政村、25個社區鋪開。東??h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朱燕昌介紹,全縣共設四級田長2832名,明確了工作職責、運行機制、保障措施,形成了“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區域化管理體系。
“田長制猶如給耕地套上了‘金鐘罩’,讓全縣每塊耕地都有守護者。”東??h委書記宋波介紹,縣里將田長制實施情況納入全縣綜合目標考核體系,專門出臺考核標準,對履職盡責表現突出的各級田長給予獎勵,對失職瀆職的堅決約談問責。
只用了4天時間,石榴街道講習村9組一塊4.47畝的耕地就從石子堆場復墾種上了小麥。村黨總支書記張茂剛介紹,原來這片耕地是村民流轉給養殖戶的,2019年養殖場拆除,留下塊水泥地。之后,這塊地慢慢變成了石子堆場。9月20日,作為村級田長的張茂剛巡查發現這個堆場,及時將情況上報給街道、自然資源和規劃局。9月24日,堆場水泥地就恢復為耕地。
“守住耕地紅線,需要‘長牙齒’的制度約束。”朱燕昌介紹,村級田長每周至少要巡查一次,發現耕地被非法占用,要立即制止,第一時間報給村委會。村委會要迅速上報給鄉鎮、街道及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及時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到場,并盡快恢復耕地原樣。
田長制的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目前,東??h各級田長及時發現制止各類違法占地、非法取土等行為13起,整改拆除各類違法用地83宗141.02畝。”宋波介紹,下一步,東??h將不斷完善田長制,構建起“耕地有保障、資源不受損、生態更美好、發展有奔頭”的耕地保護新格局。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19日 18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