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的11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大家比較關心的今冬明春的煤炭供應、煤炭價格,以及糧食儲備、糧食安全問題,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做出了回答。
記者
當前糧食供應和儲備情況如何?如何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穩定供應?
孟瑋
從糧食生產看,總體向好。我可以給大家提供一組數據,今年我國夏糧產量2916億斤,增產59.3億斤,其中早稻產量560億斤,增產14.5億斤。從秋糧生產看,雖然河南、山西、陜西等地受嚴重洪澇和干旱影響,秋糧有所減產,但其他糧食主產區大多實現增產,尤其是東北地區增產較多,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國糧食產量將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為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奠定堅實基礎。從糧食儲備供應看,總量充足。政府儲備規模穩中有增,結構和布局不斷優化;企業商品庫存增加較多,小麥和稻谷商品庫存均同比增加50%以上,防范風險能力有效增強;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及市場易波動地區的地方成品糧油儲備達到15天及以上市場供應量。
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供應,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著力抓好4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打牢糧食生產基礎。二是健全糧食支持保護政策體系。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獎補力度,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讓主產區重農抓糧不吃虧。堅持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繼續對種糧農民實行補貼,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三是提高糧食儲備調控能力。堅持分品種分區域施策,靈活安排政策性糧食投放,適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調控。指導中央和地方各級儲備企業把握好輪換節奏,切實發揮儲備吞吐調節作用。四是開展重要農產品國際合作。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改善進口商品供給,推動國內市場供給優化。
記者
近期,國家發改委提出一系列針對煤炭的保供穩價措施,目前成效如何?下一步對煤炭保供穩價還將有哪些新舉措?
孟瑋
大家也都注意到,9月以來,國內煤炭價格持續上漲,屢創歷史新高。發展改革委迅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會同有關方面扎實做好增產增供,緩解市場供需矛盾,并及時開展煤炭價格調控、煤炭企業生產成本調查和價格督導,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促進煤炭價格回歸合理區間。隨著相關措施逐步落實,成效日益顯現??梢詮漠a量、存煤、價格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煤炭產量較快增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份全國煤炭產量3.6億噸,同比增長4%。從調度情況看,11月以來煤炭產量仍在穩步增長。二是電廠存煤持續提升。10月份以來,統調電廠供煤持續大于耗煤,存煤加快回升,11月14日,電廠存煤1.29億噸,月底有望超過1.4億噸,目前可用22天,較9月底增加9天。其中,東北三省統調電廠存煤超過1400萬噸,比9月底提升1倍以上,可用天數達到31天。三是煤炭期現貨價格大幅回落。10月19日以來,鄭商所動力煤期貨主力合約連續多日下跌,11月15日收于809.6元/噸,較10月19日高點1982元下跌59%;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平倉價降至1095元/噸左右,降幅超過1000元/噸,晉陜蒙主產區煤礦坑口價降至900元/噸以下。
下一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加強統籌協調,推動保供穩價各項工作落實落地,全力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一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督促核增產能煤礦按照核增后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督促復產煤礦穩產達產。二是加強煤炭中長期合同履約監管,進一步提升履約水平。三是加強運輸協調,確保煤炭運到需要的地方。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推動保供穩價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力以赴確保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能源安全保供、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記者
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已經發布,請問國家發改委將如何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實落地?后續“1+N”政策體系還將出臺哪些領域和行業的實施方案?
孟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也是一場硬仗。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共同構成貫穿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的頂層設計,為各地區、各行業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承擔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意見》和《方案》部署要求,抓住“十四五”開局起步關鍵期,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推動落實頂層設計。按照《意見》和《方案》部門分工,組織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出臺分領域分行業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措施,壓實部門責任,壓茬推進各項工作。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
二是扎實推進重點工作。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聚焦能源消耗占比較高、改造條件相對成熟、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行業,加大改造升級力度,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持續做好虛擬貨幣“挖礦”全鏈條治理工作,建立長效機制,嚴防“死灰復燃”。開展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專項檢查“回頭看”,鞏固前期工作成果,堅決制止“兩高”項目盲目上馬。
三是強化工作統籌協調。壓實地方責任,組織地方從實際出發制定落實舉措,加強對各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的審核把關。定期調度和督促各成員單位工作任務進展情況,研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和考核評價制度,持續跟進評估政策實施成效。
四是深入研究重大政策。完善能耗雙控政策,強化能耗強度約束性指標管控。深化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研究,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簡明適用、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完善碳市場法規制度,強化對企業、第三方機構的日常監管。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有利于碳達峰碳中和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關于“1+N”后續政策體系。按照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部署,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和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實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撐、財政金融、碳匯能力、統計核算和督查考核等支撐政策。目前,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實施方案和《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已編制完成,正在按程序報請審議,審議通過后將按程序印發實施。下一步,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會同各成員單位扎實推進各項工作,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穩致遠,不斷取得新成效。
記者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下一步推進中國營商環境評價工作,更好發揮評價作用,有哪些考慮?
孟瑋
中國營商環境評價的實踐充分表明,科學開展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既是對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成效的有效評估檢驗,也是激發改革活力、挖掘改革潛力、增強改革動力的有力之舉。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以下四方面,推進以評促改、以評促優。
一是以查缺補漏推動落實。營商環境評價不是“獎牌榜”而是“助推器”,參與營商環境評價,是各地區對自身營商環境的一次再檢視、再反思。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各參評城市主動結合評價發現的短板不足,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加快補齊短板,切實解決企業關心、群眾關注的相關政策難點、執行堵點、監管盲點、體制痛點。
二是以制度創新固化成果。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提煉經驗做法、鞏固改革成果的有利契機。下一步,將更加注重總結提煉參評城市在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政策落實方面的成熟經驗做法,推動將更多改革成果上升為制度措施。同時,推動參評城市更加關注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下大力氣解決一批長期困擾企業和群眾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在法治框架內探索出原創性、差異化的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持續貢獻創新做法和鮮活經驗。
三是以參評城市帶動全局。營商環境評價的目的是鼓勵參評城市主動探索、形成經驗,進而帶動全省、全國所有城市競相優化營商環境。下一步,將進一步推動參評城市間加強互學互鑒,復制推廣標桿城市好經驗、好做法、好案例,同時充分發揮好參評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所在區域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
四是以開放高地引領改革。國家級新區作為各地重要的綜合功能平臺,承擔著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是所在省(市、區)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優化營商環境具有天然的政策高地優勢。下一步,將推動參評國家級新區更好發揮開放高地的排頭兵、先行者、示范區作用,激發“鯰魚效應”,主動挖掘改革亮點,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為推動全國層面向縱深推進改革積累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