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第一食品網! 登錄 免費注冊
第一食品網手機站
喜看稻菽千重糧十里稻香迎豐收
2021/11/9 14:44:00
來源:東方城鄉報
作者: -
編輯:文衛

【概要】遍地金黃,十里稻香。生態種養提升品質

“這里是稻魚共生示范基地。“稻田中的蟲卵正好可以作為魚飼料,魚的糞便也是水稻生長的天然肥料,這樣種出來的稻米和養出的魚更加綠色、生態。王季華探索綠色生產技術取得了成效。“有了專業化的統防統治服務隊,我們家庭農場的水稻生產有了技術支撐。

遍地金黃,十里稻香。10月31日,在奉賢區四團鎮漁洋村,上海沐恩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千畝水稻迎來豐收,藍天白云下,兩輛久保田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收割、脫粒、分秸稈等工序一氣呵成。合作社理事長王季華說,種植的1000余畝水稻,有南粳46、滬軟1212、花青素黑米等優質品種,趁著晴好天氣抓緊收割,預計到11月中旬可全部收割完畢。

生態種養提升品質

“這里是稻魚共生示范基地。”王季華指著合作社東面的一片稻田說。在金色稻海里,顆粒飽滿的稻穗卻是黑色的,這是合作社從上海市農科院引進種植的“花青素黑米”。

今年春天,在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的指導下,合作社建立起155畝生態種養及循環農業示范基地,主要是探索稻魚共生生態種養模式,種植了優新水稻品種滬軟1212和花青素黑米。同時,在水稻田里放養了鯽魚、黑魚、龍蝦。

“稻田中的蟲卵正好可以作為魚飼料,魚的糞便也是水稻生長的天然肥料,這樣種出來的稻米和養出的魚更加綠色、生態。”王季華說,金秋十月,百畝生態種養基地喜獲豐收。每畝稻田能增產魚蝦30公斤左右,通過探索稻魚共生、稻蝦共生生態種養模式,不僅能夠有效防治水稻病蟲害,還能保障水稻的生產安全,實現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稻米品質的目的。

成立專業技術服務隊

在區、鎮農業科技部門的指導下,沐恩合作社積極探索綠色生產技術,還為當地稻農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

近年來,合作社陸續投入80余萬元,購買了2臺拖拉機、2臺久保田收割機、自走式水肥機和太陽能頻振誘蟲器等先進機械設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王季華探索綠色生產技術取得了成效。他在水稻田埂周邊種植了一排排香根草,利用香根草散發的氣息殺死害蟲;在田間地頭裝上了太陽能“誘蟲燈”,利用昆蟲的趨光性消滅害蟲,還采取了土壤綠肥深翻、施用生物有機肥、天然綠色生物防蟲害等技術。收割之后稻田全部種上蠶豆、紅花草,進入“養田”模式,為綠色稻米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沐恩合作社的綠色稻米生產技術,為當地稻農提供了以環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害蟲的示范。

2020年4月,合作社成立了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隊,購置了36型噴霧劑12臺,自走式大型噴霧機2臺,植保無人機3臺,配備了技術人員30名,除了為合作社成員單位開展植保技術咨詢、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業務外,還積極為當地的稻農提供專業化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服務。目前,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規模3997畝,其中自身防治合作社1000畝,對外服務面積2997畝。

“有了專業化的統防統治服務隊,我們家庭農場的水稻生產有了技術支撐。”40多歲狄鳳峰是漁洋村一家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他種植了130余畝水稻,過去,經常為水稻生產的施肥、病蟲害防治犯愁,有時臨時請教“老法師”,有時只能“毛估估”。去年以來,由沐恩合作社的統防統治服務隊承擔了家庭農場的病蟲害防治,人省力了,每畝增產30公斤,水稻的安全優質也有了保障。

首批新大米上市

近日,合作社的150余畝“滬軟1212”“花青素黑米”已收割完畢,首批60噸“娘田米”新大米投放奉賢、浦東、楊浦、靜安、閔行、寶山等地市場后,許多新老客戶爭相購買品嘗。“娘田米”顆粒飽滿,晶瑩剔透,煮出來的米飯軟糯適口,清香撲鼻。

今年首次引種的“花青素黑米”,黑米中含有花青素成分,對人體健康有益,采取生態種養模式稻米品質提升了,所以一上市就供不應求。而大面積的“南粳46”“滬軟1212”優質稻米也將陸續收割。

王季華表示,當年促使他下決心返回“農門”創業,就是因為看到父母種植糧食的艱辛,所以合作社起名叫“沐恩”,注冊的商標是“娘田米”,含義是感恩父母、感恩鄉親、感恩社會、感恩黨的好政策。他深知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頭等大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確保糧食安全,為市民提供優質稻米,為帶動糧農科技致富,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盡一份綿薄之力。

免責聲明
第一食品網 遼ICP備2021005939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遼B2-20210315 遼公網安備 21020402000193
Copyright @ 2003 - 2022 foods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master@foods1.com 熱線電話: 0411-84542000(12線中繼)
人c交zoozoo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