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歡迎來到第一食品網! 登錄 免費注冊
第一食品網手機站
袁隆平雜交水稻團隊帶頭人:未來十年中國種業會迎來春天|中國
2021/11/5
來源:新浪網
作者: -
編輯:福安

11月3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傉九c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科學嘉年華”上,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帶頭人鄧啟云透露超級稻新品種,在原來超級稻基礎上導入了非洲稻耐高溫基因,在38.9攝氏度的高溫情況下,它比別的品種結實率提高30%以上,41.6攝氏度的極端高溫還有55%的結實率,這樣的品種在全球氣候變暖過程中能為糧食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芯片中的芯片。鄧啟云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我國雜交水稻技術幾十年來遙遙領先世界,但雜交水稻產業仍不強,主要和我國品種權保護版本太低、維權執法不嚴、侵權套牌并內卷嚴重有關。但他認為,“未來10年中國種業會迎來春天”。通過技術創新及流程管理提升,中國一定會誕生屹立于世界的種業跨國公司,為世界種業貢獻中國力量。

超級稻新品種:導入非洲稻耐高溫基因,近40℃高溫也相對穩產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芯片中的芯片。沒有種質資源,農業育種創新將成無源之水。

我國種業已進入以自主創新為驅動力的新發展階段,2018年起我國植物新品種申請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種業自主創新對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戰略意義。

在雜交水稻領域,鄧啟云表示,我國雜交水稻技術在國際上遙遙領先。1996年農業部啟動超級稻育種計劃,鄧啟云跟隨袁隆平院士做超級雜交水稻育種。20多年來,超級雜交水稻取得重大進展,“我們過去品種產量是600公斤,現在已經上升到了1000多公斤。”

鄧啟云透露,目前在第四期超級稻基礎上,又創新了一個新的品種。“一個從2007年遭受夏季高溫中脫穎而出的品種,在2016年遭遇長時間高溫危害下已經扛不住了,現在的品種是在原來超級稻基礎上導入了非洲稻耐高溫的基因,它不僅僅高產,而且非常穩產,稻米品質也非常好,主要米質指標均達到國標一級。”

鄧啟云表示,在38.9攝氏度的高溫情況下,它比別的品種結實率提高30%以上,41.6攝氏度的極端高溫還有55%的結實率,這樣的品種在全球氣候變暖的過程中能為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去年6月,鄧啟云被正式任命為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要在水稻種質資源創新、分子輔助育種等基礎研究方面加大深度研究,并進一步促進重點實驗室與企業相關科技合作。

鄧啟云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袁隆平院士提出了五代雜交水稻戰略,第一代是三系法,第二代是兩系法,第三代是利用遺傳工程不育系,第四代是C4水稻或高光效水稻,第五代是一系法。

“目前我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已經大面積應用。第三、四、五代都在攻關。”鄧啟云說,中國有14億人口,18億畝耕地紅線。耐鹽堿水稻和第三代雜交水稻可以為未來提供紅線外的耕地面積擴展。

“我們藏糧于技,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拿出來。”他表示,當國家糧食安全面臨重大挑戰時,我們必須有拓展糧食生產面積的技術儲備。“目前離產業化還有一定距離,但我們有很多進展,可以拭目以待。”

我國雜交水稻技術遙遙領先,雜交水稻產業競爭力仍薄弱

盡管我國雜交水稻技術幾十年來遙遙領先世界,但鄧啟云仍然感慨,雜交水稻產業競爭力還很弱。“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沒有水稻、小麥主糧作物,就是因為我們產業不強。”

他認為,這主要和我國品種權保護版本太低、維權執法不嚴、侵權套牌并內卷嚴重有關。“我們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是1978年版本,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已經加入1991年版本。”

除此之外,鄧啟云還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技術創新只是產業鏈上游的一個環節,產業體系還涉及生產、加工、銷售、服務。

他曾到國外做過技術指導,發現這一領域的國際跨國公司流程非常高效,“感覺他們就像一條生產線一樣。”鄧啟云感慨,如果整個流程效率不高,那么產業體系顯然做不強大。

鄧啟云至今還記得自己研發成功首個品種后的興奮。但他在2001年做出來的那個好成果,最終得到企業家重視并成功實現規模轉化已經是2010年,隔了9年之久。

“科學家一旦研究出一個非常好的、非常有前瞻性的重大創新成果,下一步要注重它的應用推廣,這確實很重要。”鄧啟云深有感觸。2012年,50歲的他下海創業,在袁隆平院士的支持下創辦了湖南袁創超級稻技術有限公司。

下海前,他在全國最好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袁隆平院士的得意門生、團隊核心育種專家,我國第2、3、4期超級稻百畝片攻關品種Y兩優1號、Y兩優2號、Y兩優900的培育者。在科研院所里,日子過得溫潤舒心。

但為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他決定走向產業。鄧啟云坦言,在創辦袁創超級稻技術公司、推動雜交水稻產業化過程中“吃過幾次虧”,“上了幾次當”,導致一些進展歸零。這讓他覺得,真正要把種業做強,“最重要的是凝聚一批志趣相投、有強烈事業心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形成很好的合作伙伴。”

經過持續的科企合作攻關,創制的第四期超級稻先鋒品種Y兩優900,國標二級優質中稻Y兩優957、Y兩優1577,國標二級優質超級晚稻Y兩優911、旺兩優911等系列水稻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近2000萬畝,助推雜交水稻產業化進程。

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賀小榮在2021中國種子大會上表示,人民法院要站在落實國家戰略和維護國家安全的高度發揮好植物新品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促進種業自主創新邁上新臺階。

鄧啟云清清楚楚記得這一表述?;谧罡呷嗣穹ㄔ旱倪@句話,他認為“未來10年中國種業會迎來春天”。“如果執法機構從這種高度來看待品種權或知識產權的維權執法,我們目前的盜版、侵權現象會大幅減少,就會引導很多智力資源、資本投入到研發、投入原始創新,就不會致力于在搞山寨。”

他也堅信,種業創新和產業振興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最重要方向。通過技術創新及流程管理提升,中國一定會誕生屹立于世界的種業跨國公司,為世界種業貢獻中國力量。

免責聲明
第一食品網 遼ICP備2021005939號-1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遼B2-20210315 遼公網安備 21020402000193
Copyright @ 2003 - 2022 foods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webmaster@foods1.com 熱線電話: 0411-84542000(12線中繼)
人c交zoozoo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