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寒露到霜降,種麥日夜忙。“10月底前還有四五次降雨過程,河南省秋作物仍在搶收,土壤水分飽和度過高,今年小麥大概率要晚播。小麥晚播會減產嗎?郭天財表示,“‘麥種泥窩窩,來年吃饃饃。以種補晚。截至10月11日,全省完成騰茬面積8014萬畝,整地2586萬畝,小麥已播種101萬畝。
“寒露到霜降,種麥日夜忙。”當前,河南正值小麥播種關鍵時節,但受近期持續陰雨天氣影響,全省大部土壤出現濕度偏大、部分地區農田存在積水,小麥適期播種面臨較大困難。
針對這種情況,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日前印發了《關于小麥晚播的技術指導意見》,要求各地積極做好晚播小麥應對工作,確保既種得上、又種得好,切實穩定麥播面積,夯實明年夏糧生產基礎。意見指出,要因地分類施策,做好晚播應對。對目前仍有積水的地塊,要抓緊時間及早排除積水,為盡早整地播種爭取時間。若到“小雪”仍不能進行整地,要及早做好免耕播種準備;對田間沒有明水,但土壤水分處于飽和或過濕狀態的地塊,要結合開挖深溝,及時瀝出耕層滯水,為農機進地作業、搶時播種創造條件。若到“立冬”仍不能翻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方式,搶時播種;對土壤偏濕、能夠在適播期下限完成播種的地塊,要利用晴好天氣曬田散墑,待土壤墑情基本適宜時,抓緊機械騰茬、翻耕整地,搶時適期播種。
另外,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一方面組織召開晚播小麥技術遠程視頻培訓會,邀請小麥專家在線培訓全省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干部、技術人員及部分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圍繞分類開展排水降濕、分區做好晚播應對以及晚播小麥以種補晚、以好補晚、以密補晚、以肥補晚等關鍵技術內容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講解培訓。
另一方面,組織18個小麥專家指導組要繼續下沉一線指導麥播,會同地方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蹲點包片,面對面、手把手地指導農民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同時,通過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發放明白紙等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宣傳培訓活動,指導農民落實麥播關鍵技術措施,切實提高麥播質量。
“10月底前還有四五次降雨過程,河南省秋作物仍在搶收,土壤水分飽和度過高,今年小麥大概率要晚播。”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說。
小麥晚播會減產嗎?郭天財表示,“‘麥種泥窩窩,來年吃饃饃。’根據多年小麥生產經驗,哪一年麥播底墑好,來年多為豐收年。對于因土壤墑情大而導致小麥晚播的,只要我們精心組織安排,搶時抓好麥播,加強田間管理,爭取明年小麥有個較好收成還是很有希望的。”
郭天財說:“豫北地區10月18日前、豫中豫東地區10月25日前、豫南地區10月底前播種,一般對小麥生產影響不會太大,相反因土壤墑情好,還有利于實現一播全苗和培育冬前壯苗。”即使因為墑情導致晚播,也有補救措施。對此,郭天財建議:
以種補晚。當超過適宜播期后,應調劑選用耐晚播早熟,且抗寒抗逆能力強,在晚播條件下分蘗成穗率高、豐產潛力大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品種;以好補晚。要適當淺播,播種深度3厘米左右,越是晚播的小麥越要做到精細整地、高質量播種;以密補晚。適當增加播量,一般每遲播2天,畝播量增加0.5公斤;以肥補晚。晚播小麥應施足底肥,適當增施磷肥,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和分蘗增長,提高分蘗成穗率;促早發快長。晚播小麥宜在年后返青期抓住春季氣溫穩定回升后,及早實施水肥齊攻,以促苗早發快長。
截至10月11日,全省完成騰茬面積8014萬畝,整地2586萬畝,小麥已播種101萬畝。當下,全省各地正搶抓晴好天氣適時播種小麥,豫中南、豫南、豫西等墑情適宜地區,正加快精細整地進度,力爭麥播面積穩中有增;對農田積水面積較大地區,做好晚播品種和技術應對,能種盡種,力爭全省麥播面積不低于上年,繼續穩定在8500萬畝以上。全省上下戮力同心種足種好小麥,夯實明年夏糧生產基礎,牢牢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