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讓村集體發了“牛財”
2021/9/28 10:00:00
來源:海東日報
作者: -
編輯:李潔
【概要】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過去,德恒隆鄉各村村集體經濟可以說是一清二白,村干部工作無抓手、村級發展無資金,村級事務開展不斷陷入被動。
在秋色漸濃的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德恒隆鄉列村里,一陣陣的機器轟鳴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正在建設中的村集體牛羊養殖場引來不少村民圍觀。“聽說其他村的養殖場一年能掙十幾萬,今后咱們村也有奔頭了。”一位村民在施工現場說。
列村村集體牛羊養殖場總投資50萬元,由村黨支部牽頭規劃,于9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將以“黨支部+農戶”形式運營。據悉,該養殖場是德恒隆鄉第九座村集體經濟牛羊養殖場。
“目前全鄉正常運行的村集體養殖場有7座,在建的2座,共養殖牛羊6500余頭(只),各村通過養殖場集體經濟收益均在10萬元以上。”德恒隆鄉黨委書記多杰才旦說。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德恒隆鄉位于海東市化隆縣卡力崗淺山地區,全鄉共有27萬畝草場資源,當地群眾擅長牛羊養殖。近年來,該鄉黨委政府將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建強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本地方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進行產業研究,通過實施優勢資源帶動、特色產業推動、政策扶持聯動“三輪驅動”模式,將生態養殖業打造成為發展村集體經濟的重頭戲,目前生態養殖已成為各村村集體實體經濟的支柱產業。
“過去,德恒隆鄉各村村集體經濟可以說是一清二白,村干部工作無抓手、村級發展無資金,村級事務開展不斷陷入被動。如今,各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零到不斷壯大的突破,村子靠生態養殖富了起來,同時牛羊養殖場也帶動了群眾就業,讓大家切切實實感受到了村集體經濟帶來的實惠。”多杰才旦說。
上一條:
鎮原縣:打造百億級肉雞產業鏈
下一條:
海東化隆縣查甫鄉2萬畝馬鈴薯豐產旺銷

熱點資訊
推薦資訊